熟悉的路上,每一步都是回忆。上周末,供职于陆家嘴一家证券公司的白领王慧回到文汇路故地重游。“平时工作节奏很快,闲下来我经常会回到松江大学城,在校园里看看风景,在文汇路上吃吃美食。”小王左手扬了扬手里的大鸡排,右手拿起手机开始拍照。
2007年9月,四个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女孩子齐聚东华大学,并且“同在一个屋檐下”。大姐赵娟来自辽宁,一口本山大叔的包袱抖得老招笑;二姐李思颖来自四川,是个地地道道的“不怕辣”;三姐顾雪来自浙江杭州,模样小巧、说话声音细细软软。王慧是松江本地人,年龄最小,成了小妹。
大学时光转眼流逝,毕业后,四姐妹各奔东西:大姐去了美国一家企业上班,英语说得比普通话还溜的她在外企如鱼得水;二姐回四川当了中学教师,这位“孩子王”常带着学生们一起吃火锅;三姐回杭州开了一家饰品店,之后又注册了网店,生意越做越大。工作以后见面机会少了,四姐妹于是组建了一个QQ群,叫“四位小筑”,每周都相约在网上聚会聊天。
“大家都在说,这五年,大学城变化很大。我们刚到松江校区的时候,新城没多少人气,周围还有点荒凉。如今新城热闹了,也变繁华了。文汇路上美食店、服装店、书店、桌球店等现在也一应俱全,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华学生一条街’。”王慧调侃说,自己成了大学城成长的见证者。“ 每年我会来这里好几回,这里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外感受英美文化、在东华学习服饰搭配、在工程大体验先进汽车工艺、在华政探讨法律思辨、在立信学会个人理财,在外贸观摩高手谈判风采,在复旦视觉体验先锋艺术……没有围墙的松江大学城校区,一个大学生由七所高校共同培养。在这里,每一年都有两万多学子学成毕业。近五年,“ 大学城共向社会输出了近十万名大学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不少人在国外工作生活,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知识和力量。”大学城管委会老师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