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的土包子,上海中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不仅赋予了“巴比馒头”这样一个洋气的新名字,还做成年产值数亿元的产业。而蜜饯、炒货这些零食,在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装和经营下,走进了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门店。找准发展路径,传统产业也有春天,也能成就优势企业。在2012年我区工业企业税收前20强中,仅食品企业就有7家,其中5家的年税收均超过1亿元。
食品行业事关民生,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的好不好,关键还在于创新。上海中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品牌化、连锁化的经营思路,通过中央厨房,实现了包子从馅料到产品的完全标准化作业,而集中采购、集中生产、集中检验、冷链配送的模式,则基本解决了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小包子做出大生意,中饮公司还将投资3亿元,在车墩镇建设一个占地100亩的新厂,2014年投产后,每年可带来15亿元的产值,门店规模扩大至3000家,届时“巴比馒头”将占据上海20%的早餐市场。
来伊份则采取“轻资产”的商业模式,用门店直营来控制品质,通过贴牌生产掌握供应链环节,自身专注于渠道从而掌握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正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让来伊份在休闲食品行业脱颖而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休闲食品品牌,形成3000家直营连锁店的规模。
截至去年底,我区共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76家,2012年实现总产值180.60亿元、利润9.74亿元。不难发现,盈利能力强、利税情况好、外贸依存度小、产业稳定性高、抵御风险能力强等,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2011年起我区工业经济的各项指标出现下滑,但食品产业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2012年,76家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增长5.6%。
根据2012年度的统计数据,采用增加值要素分配法初步予以测算,我区食品产业年实现增加值40.75亿元,增加值率为22.46%;而全区13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为13.46%。工业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投入产出的效果,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产出的效果越佳。不仅如此,我区食品产业的税前利润率、利税率等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税收1.97亿元,雀巢、箭牌、来伊份、青岛啤酒等均突破亿元大关。
作为传统产业,食品产业的另一大特点是劳动力密集。但近年来,我区的食品企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数字显示,2012年我区76家食品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6万人,亿元产值就业人数为88人,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110人,也比2009年的158人大幅缩减。不仅如此,食品产业是典型的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结构。我区的大型食品企业,诸如大江集团、元盛食品、天喔食品、交大昂立、庞仕水产、日清食品、百事食品、青岛啤酒等均为100%境内销售,市场稳定、盈利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