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在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内,国家青年特聘专家王刚和团队成员仍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科研任务。“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残酷的竞赛,没有捷径可言,我们青年必须争分夺秒,尽快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王刚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直以来,松江区广大青年胸怀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努力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让青春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发光发热,持续在高质量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勇攀科研高峰 打破国外垄断
“你把这个压力加上去……”实验室内,王刚正进行柔性半导体材料与智能纤维研究,其相关产品和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能源、医疗等各个领域。“我们有信心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科研成果,为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贡献力量。”王刚表示。
十年来,王刚的科研脚步从未停歇。自2013年前往美国留学开始,他便作为技术负责人领衔开发出半导体器件封装用关键核心装备,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为解决我国半导体产业大尺寸高精度封装核心设备的“卡脖子”难题作出贡献。2019年回国后,他又开发出了新一代脑机接口用半导体纤维,在人机智能交互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2020年,王刚带领团队主持承担了中组部国家青年特聘专家A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中央军委科技委173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6项。2022年,王刚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立志技能报国 传承榫卯工艺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瑞士赛区精细木工项目上,来自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的选手邵茹鹏获得金牌,这也是我国在世赛舞台上获得的首个精细木工项目金牌。
作为一名“00后”,邵茹鹏从小立志技能报国,力争将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榫卯工艺在世界技能最高舞台完美展现。“小时候,有几名木匠来我家制作椅子、桌子等家具,从此我就对这一技艺很感兴趣,经常拿着工具捯饬。”邵茹鹏说。2018年,邵茹鹏进入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就读,后又加入了学校“创意木工社团”,开始日复一日地练习。
不同于基础木工,精细木工项目对“精细”二字的要求十分苛刻,对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识图能力、画线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邵茹鹏每天雷打不动地从早上8时训练到晚上9时,仅中午和下午各休息一个小时和一个半小时。“我为比赛准备了4年时间,每天用大量时间练习赛题。”邵茹鹏表示,长期的训练使他产生了肌肉记忆,也让他拥有了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心态,并最终为中国代表队实现了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接下来,我想帮助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做一名优秀的匠人,也做一名合格的老师。”邵茹鹏说。
深耕细胞医疗 探索临床转化
与上海市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课题合作、挂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个性化医学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申请12项专利……在上海君益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复旦大学博士王苗苗的带领下,公司多条在研产品管线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建成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细胞治疗实验室并投入运营。“实验室现在已打通全流程生产路径,按照国家药典要求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控体系。”王苗苗告诉记者,从实验室规划布局到施工建设,从研发生产设备选型到工艺开发,她所带领的团队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实验室的初步验收。目前,该实验室已通过上海市质量计量技术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并拥有先进且完备的细胞治疗实验设备、细胞治疗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用于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的创新研究。
作为松江重点引进的生物医药项目,上海君益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慢性疾病和退行性病变、肿瘤治疗,已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目前产品布局主要集中于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羊膜上皮细胞治疗神经损伤及女性生殖系统损伤修复、TIL细胞治疗肿瘤三个方面。“这些产品作为细胞治疗的重要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产业前景。”王苗苗表示,接下来,公司力争在2024年前完成不少于两项细胞治疗项目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立项或临床备案项目,并与本区相关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转化中心,积极探索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