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021-67220656
021-33698839
QQ:84011052
QQ:1207903894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荣乐东路2027号
最新动态 >> 我区两大学生溺亡调查:疑因双重压力自杀
我区两大学生溺亡调查:疑因双重压力自杀
前天上午,本该是背起书包上课的时候,大一新生小冯和小江却没有坐在课堂里,他们的尸体被从松江大学城文汇路旁的河边捞起,女孩被打捞上来时双手呈环抱状。19岁,花开的年纪,风中的纸钱无法把女儿带回妈妈身边,网上的“一路走好”道不尽同学们的思念,是什么样的困境让两个少年选择了如此决绝的方式?是争执不断的家庭?是繁重的学业压力?还是两人之间非要用生命去证明的爱情?1月20日本该是小冯高等数学的期末考试时间,然而她再也不会出现在课堂上了。
家属来到河边哀悼孩子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松江大学城,那条刚刚埋葬了两条年轻生命的学生河冷冷清清,寒风中,岸上的杂草显得枯黄无力,河边的一堆纸钱灰烬还在冒着白烟,记录着发生在前天的悲剧,经过河边的学生都忍不住朝河面上望一眼,留下一声叹息。
“两个孩子的家属刚刚来过,在河边烧了点纸钱。”一位体育馆的保安告诉记者,下午2点左右,两名学生的家属先后来到学生河边,在河岸上焚烧纸钱,事隔一天,面对着这条早已平静如常的小河,仍有几名家属忍不住抽泣起来。一位附近学校的学生告诉记者,下午2点多,她经过河边时,看到七八名中年人站在河边哀悼,“有一个中年女子在一边打电话,说的是松江本地话,说着说着就有了哭腔。”
记者随后在学生们的指引下来到14号楼女生宿舍楼楼下,从楼内走出来的女生大多表示自己不认识刚刚去世的小冯,也有几名女生向记者透露,小冯就住在这栋宿舍楼6楼,但由于是新生,她们与小冯并不熟悉。记者试图向宿管人员证实时,遭到了拒绝。
闻听噩耗众邻惋惜不已
记者辗转找到了女生小冯的家,小冯家住在白云小区一栋老公房4楼。记者赶到时,家里人都已外出,窗口黑漆漆的一片。对于小冯家遭遇的变故,邻居们大多有所耳闻,“我早上听新闻知道有个小姑娘跳河,没想到就是我们邻居,她刚考上名牌大学,太可惜了。”小冯的突然离开让邻居们惋惜不已。
邻居们向记者介绍说,小冯一家住在白云小区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小姑娘一直叫我老伯伯,嘴很甜,长得也挺好看。”“就前两天,我还看到她,她和她妈妈经过我家门口,她还叫我,问我吃饭没。”邻居们告诉记者,小冯是个乖巧的姑娘,但性格有些内向。
据介绍,小江和小冯两人都毕业于松江一中,高中时代,感情就已经很深厚,并且一直延续到了大学。门口小卖部的阿姨每个周末都会看到小江牵着小冯的手送其回家,在她的眼里,女孩乖巧,男孩白净,很是亮眼。记者还在松江一中2008学年第一学期三好积极分子名单中,看到了小冯的名字,而这样的荣誉,一个班级就只有3个名额。
一位邻居回忆说,虽然不知道小冯是不是正在谈恋爱,但是自从去年10月以来,小冯的心情就变得似乎并不太好。“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下来了,有时候经过我门口也不声响了。”
说到这里,一名身材偏瘦,身穿羽绒服的男子打开了小冯家居民楼的大铁门,邻居悄悄提醒记者,这就是小冯的父亲,记者随即上前追赶,但当追至4楼小冯家门口时,男子已不见踪影,而同时,原本漆黑的房间里透出了黄色的灯光。记者试图敲门拜访,门内却一直无人应答。
好友网上寄语“一路走好”
“你们用生命证明了你们的爱情,同时也葬送了爱情!一中人,一路走好。愿在天堂,你们不会分离。”小冯与小江的死令很多人唏嘘,这两天,很多认识他们的朋友都将人人网个人状态改成了这句话,借此悼念和送别昔日好友。
记者浏览发现,小冯在人人网注册有两个账号,其中一个账号下,好友栏里仅有小江一人,而在另一个访问者很少的个人主页上,她三天前的状态是:“我讨厌数学!!!”男友小江有80余位好友,三天前他还在抱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刚进去就考四级果然还是不行。考得郁闷了。”谁都不会想到,这两句话就成了两个年轻人这一生最后一次更新的状态。
邻居说法
女生死亡原因既有家庭压力也有学业压力
“家里父母一直有争吵,孩子怎么可能开朗?”在邻居们的眼里,多年来,小冯家里常常传来争吵声。楼下小卖部的老伯依稀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小冯,大约是两个星期前,当时,母女两人还有说有笑地出门去买东西。
“她妈妈唯一的依靠就是这个宝贝女儿了,女儿没了,让她以后怎么办啊?”老伯说。自从小冯七八岁开始,自己就一直在他们家楼下开小卖部,对他们一家非常熟悉。小冯的妈妈是一家单位的干部,而爸爸原来在一家照相机厂上班,企业倒闭后就一直呆在家里。夫妻二人的感情并不好,有好几次,邻居们都听到丈夫对妻子动用暴力的声音。
“她妈妈有时候会逃到楼道里来叫救命。孩子总是帮着妈妈的。”等小冯初中开始懂事起,看到父亲这样对待母亲,也常常出来劝架,“这个时候,他竟然连女儿一起打。”邻居们说,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小冯与母亲比较亲近,而对于父亲则疏远得多。“只见过她们母女俩一起出门,但从来没看到过一家人一起出去玩的。”邻居说。
小卖部老伯回忆说,有一次,小冯的妈妈来老伯的小卖部买东西,突然欲言又止,悲伤地说:“要不是女儿,我早就跟他离婚了。我以后只能依赖女儿了。”
也有邻居认为,小冯的压力不仅来自争吵不断的家庭,还有本身的学业压力。“念高中的时候,高考压力大,孩子学习也用功,都不常见她出来玩。去年秋天终于考上东华大学了。”小冯如愿考上名牌大学,邻居们都替她高兴,然而,也有邻居提出,小冯考上的专业不尽如人意,这可能也是压力的来源之一。
专家分析
不少80后90后心智远未成年
近年来,频发的高校学生自杀事件让人不禁要问,这些象牙塔里的学子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用各种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家、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等学者,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心智成熟”与“抗压力”,普遍认为80、90后这代人社会化程度过低,遇到挫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狭隘,一不小心便选择了“自杀”这种极端方式。
■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许见声自杀是一种对生命不负责任的选择。自杀者通常都是陷入了一个他们觉得非常困难的情景,想不到任何办法解决,就想到了死,其实是一种逃避。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中,没经历过什么风雨,遇到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都比较差,容易产生无力感和绝望感。
上个月自杀的海事大学学生杨元元,面对贫困时过于将责任归因于他人,而不是积极寻求办法改善自己的状态。这次自杀的两个孩子,他们想要的东西和他们所做的行为其实是背道而驰的。年轻人有时会叫嚣“为爱情牺牲”,其实只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一种说辞,这种片面的认知是不该被提倡的。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杨雄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频发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原因集中于“情感、学业、就业压力”,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我最近做了一个90后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他们对于物质和信息自由感到满足,虚拟社会化程度很高,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但事实上人格心智的成熟度很有问题,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以升学为导向的,但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
很多大学生年龄上是成年人,心智上远未成年,遇到问题无法作出清醒的处理,容易走极端。信息化社会的发达让很多年轻人倒退回了“蜗居”时代,自我封闭,与人交际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我一直鼓励年轻人多在社会上实践,感情遭遇点挫折也不是坏事。
专家建议
应把大学生挫折教育列为必修课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缪迅教授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深深为之惋惜。他表示,如今的大学生从上幼儿园那天开始,就一直被父母、老师、学校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规范约束自己,只求读好书奔个锦绣前程。至于“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八九”、至于“酸甜苦辣乃人生”,也许谁都能懂得其字面上的意思,但却很少有人顾及自身,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一生中一旦遇到挫折甚至是“大挫折”该怎么办?
他认为,当下,由于挫折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可能不在少数的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下,心理抗击打的能力令人匪夷所思的脆弱。他认为,高校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必须成为当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要从以往的“选修课”位置上升到“必修课”的位置,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首席记者朱文娟